详细内容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研究并开展了多种诊断方法,提高了风湿病特别是疑难性或不典型风湿病的诊断率:建立了一系列新型免疫诊断方法,牵头全国多中心研究并推出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,提高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;在国内首先研究并命名了抗α-胞衬蛋白及多肽抗体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,并成功转化开发了检测试剂盒,开展了抗M3受体和唾液腺超声等多项新的特异性免疫诊断技术,大大减少了不典型干燥综合征的漏诊率。率先研究和开展了抗膜DNA抗体(mDNA)、抗核小体抗体(AnuA)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检测,为风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 疗奠定了基础。
“希望学科能有更大发展,为更多患者减少病痛。”从医30余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,长期工作在风湿病临床一线。回忆自己从业经历,他感慨颇深。
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整体的医疗水平还不高,风湿病免疫学科因为不是“要命”的病,公众知晓率低,也不被重视。“那时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就是疑难杂症,没什么好的手段和。”栗占国说,由于相关研究滞后,使这类疾病的致残率高,患者本身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。
根据中国蕞新类风湿关节炎(RA)数据显示,中国RA患病率0.28%-0.4%,三年致残率高达75%。在中国,RA患者与风湿科医生的比例为1000:1,不规范治 疗使近五成患者出现骨侵蚀,患者承受着身体、心理和经济的多重压力。为使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,风湿科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。